2023年第6期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政策月報
2023-06-27
國家政策
1、《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征求意見稿)》
2023年5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發布《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征求意見稿)》,建設目標方面,《征求意見》明確:
到2025年,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基本建立。針對低碳技術發展現狀、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工業領域行業發展需求,制定200項以上碳達峰急需標準。重點制定基礎通用、核算與核查、低碳技術與裝備等領域標準,為工業領域開展碳評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術支撐。加快研制碳排放管理與評價類標準,推動工業領域深度減碳,引導相關產業低碳高質量發展。
在項目溫室氣體減排量核算方面,《征求意見》明確:重點制定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電動汽車替代出行等裝備領域碳減排技術的二氧化碳減排量核算標準。
2、《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設備目錄(2023年版)(征求意見稿)》
2023年5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發布《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設備目錄(2023年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相關方面,《征求意見》列入如下項目:
工藝技術設備名稱: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單體自動化拆解及正負極材料修復技術
技術裝備簡介:該工藝技術采用復配洗脫、復合智能識選一體化分離、可控折曲精準分選一體化剝離和固相修復等技術集成,分離回收動力電池中的7大關鍵組份,并修復正負極材料。修復產品可直接應用于電池制造,進而再應用于低速車、儲能等新能源行業。
關鍵技術:鋰離子電池精細化拆解技術;高溫固相材料修復技術。
主要技術指標:鋰離子電池精細化拆解材料綜合回收率95%以上;高溫固相修復技術后正極材料中含鋁量:Ⅰ級小于0.08%;Ⅱ級小于0.15%;Ⅲ級小于0.2%。銅箔與負極材料的100%分離,修復LiFePO4/C放電比容量為145.5-148mAh/g,可滿足重新用于電池制造的要求。
具體適用范圍: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
工藝技術設備名稱:廢舊動力電池全流程高質利用技術與裝備
技術裝備簡介:該技術通過撕碎、破碎、干燥、熱解、分選、焙燒、尾氣全流程處理,實現“廢舊單體電池到黑粉銅、鋁,黑粉焙燒濕法優先提鋰”高質利用,各工序產生的廢氣經尾氣處理系統后達標排放。
關鍵技術:基于電池不同組分的多級復合處理及工藝調控技術;電池多組分回收處理裝備密封及溫場、流場精準控制技術;大型連續式裝備高效自動化作業技術;反應過程多污染物協同清潔處理技術。
主要技術指標:反應區間氧氣含量≤0.1%,有機物去除率≥99%,黑粉、銅、鋁回收率≥99%,黑粉中銅鋁等雜質含量≤1%,銅中雜質含量≤1%,鋁中雜質含量≤1%,爐內截面溫度均勻性±5℃。
具體適用范圍: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
地方政策
1、煙臺《碳達峰工作方案》
2023年5月6日,煙臺市人民政府發布《碳達峰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節能降碳。優化新型基礎設施空間布局,統籌謀劃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優化新型基礎設施用能結構,采用分布式儲能、“光伏+儲能”等模式,推進多元化能源供應,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分類推進儲能系統在用戶側、電源側和電網側示范工程建設,推動鋰電、鉛炭和鋰電、液流電池、儲熱等產業基地及儲能設備集成建設。
健全循環產業發展體系。建立完善回收站點、分揀中心和集散交易市場一體化的廢舊物資回收體系,推動廢舊物資回收與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兩網融合”,推廣“互聯網+回收”等再生資源回收模式,推進線上線下分類回收融合發展。積極推進再生資源規范化、規?;?、清潔化利用,推動退役動力電池、光伏組件、風電機組葉片等新興產業廢物循環利用,促進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等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廢雜銅回收體系建設,發展回收、加工、利用一體化模式,加強稀貴元素提取和銅元素的高效回收。
2、湘潭《湘潭市碳達峰實施方案》
2023年5月12日,湘潭市人民政府發布《湘潭市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指出:
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交投便利、轉運暢通的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實施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舊輪胎、廢舊手機、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規范管理,提升再生資源利用行業清潔化和高值化水平。
3、福建《關于福建省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
2023年5月18日,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福建省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
加強能源重要基礎設施安全維護。建立健全重要能源設施安全管理機制,推進各能源企業進一步完善重要能源設施維護臺賬,加強安全防護。加強陸上長輸油氣管道設施保護,健全管道保護制度體系、巡護體系、監控體系。加強新型儲能設施安全事故防范和處置能力,嚴格執行國家相關儲能電站設施規劃布局、設計施工和安全運行等方面技術標準規范,完善儲能電池生產、梯次利用、回收等全壽命周期行業標準及管理辦法,加強組件和系統運行狀態在線監測,強化消防安全管理,有效提升儲能電站本質安全水平。
4、湖北《湖北省“無廢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
2023年5月22日,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等17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湖北省“無廢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
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推動宜昌、襄陽、荊門、黃石大冶市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加快武漢、宜昌、荊門開展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推廣荊門格林美循環產業園發展模式,加快建設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園和國家級資源綜合利用基地。推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企業延伸產品產業鏈,促進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
5、貴州《貴州省新型儲能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
2023年5月23日,貴州省能源局就《貴州省新型儲能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
新型儲能設施的建設管理要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不宜選用梯次利用動力電池。新建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儲能項目,必須遵循全生命周期理念,建立電池一致性管理和溯源系統,梯次利用電池均要取得相應資質機構出具的安全評估報告。已建和新建的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儲能項目須建立在線監控平臺,實時監測電池性能參數,定期進行維護和安全評估,做好應急預案。項目單位應當按照儲能電站設計壽命、安全運行狀況以及國家(行業)有關標準,規范電站、電池的退役管理。
6、天津《天津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規劃(2023-2027年)》
2023年5月26日,天津發布《天津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規劃(2023-2027年)》(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诽岢觯?/span>
積極開展危險廢物收集試點工作,依法向2家危險廢物收集試點單位發放了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收集范圍覆蓋全市,初步形成了我市中小企業危險廢物收集網絡。積極推進我市鉛蓄電池生產企業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試點工作,落實鉛蓄電池生產企業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設立集中轉運點10個,收集網點82個,初步形成了廢鉛蓄電池收集網絡體系。
7、杭州《杭州市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2023年5月26日,杭州印發《杭州市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
推進工業固廢源頭減量和再生資源高值化利用。指導重點行業企業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改造,降低工業固廢產生強度,加強可循環、可降解材料及產品應用推廣,減少工業固廢產生量。推動水泥窯等工業窯爐協同處置生活垃圾、污泥等城市固廢。加強廢塑料、廢舊輪胎、廢舊紡織品、建筑垃圾再生資源高值化利用,培育行業龍頭骨干企業。統籌布局退役光伏、動力電池、風力發電裝置、海洋工程裝備等新興固廢綜合利用,加快探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路線及產業發展路徑。
8、江西《江西省新能源產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2023-2025年)》
2023年5月26日,江西印發《江西省新能源產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2023-2025年)》,《計劃》提出:
提升光伏、鋰電等行業重點企業智能制造水平達到國內先進。其中,鋰離子電池制造行業要推廣高速涂布、高速卷繞、切疊一體等自動生產設備,支持應用自動定位、自動OCV測試、自動裁切、檢測極耳、自動貼膠等全自動生產線,鼓勵企業推廣全自動生產線,打造智慧工程、無人工廠,鼓勵推廣AGV智能搬運系統(物流)、智能倉儲,建立從物流到產品的過程管控、產品質量實時精準監控。
9、沈陽《沈陽市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征求意見稿)》
2023年5月26日,沈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布《沈陽市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征求意見》明確:
提高報廢汽車拆解及再制造能力。培育和引進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企業,完善報廢機動車回收服務網絡,提升回收企業拆解水平和服務能力,拓展免費上門拖車和代辦車輛注銷登記等服務,為車主交售車輛提供便利。鼓勵報廢機動車回收企業在本市設立分支機構,向縣、鄉鎮延伸回收服務網點。
10、珠?!吨楹J刑歼_峰實施方案》
2023年5月30日,珠海市人民政府發布《珠海市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
建立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深入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推動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搭建資源共享、廢物處理、服務高效的公共平臺。到2030年,全市省級以上產業園區按省要求全部完成循環化改造。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推行“互聯網+”回收模式。積極培育再制造產業,推動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辦公設備等方面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建設,拓寬建筑垃圾、冶煉渣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渠道,推動退役動力電池、光伏組件、風電機組葉片等新興產業固廢循環利用。到2025年,大宗工業固廢年綜合利用率達到93%,到2030年達到95%。
11、廣東《廣東省促進新型儲能電站發展若干措施》
2023年6月5日,廣東省發改委、廣東省能源局發布《廣東省促進新型儲能電站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措施》明確:
大力推動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試點示范。建設省新型儲能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推進產學研用協同示范基地和規?;瘜嵶C基地建設。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試點,開展儲能電站“一體多用、分時復用”試點示范。促進鈉離子電池、固態鋰離子電池和液流電池,以及壓縮空氣、飛輪儲能等新型儲能電站試點示范。開展多種儲能技術聯合應用復合型儲能試點示范,推動大容量、中長時間尺度新型儲能電站試點示范。
12、福建《全面推進“電動福建”建設的實施意見(2023-2025年)》
2023年6月8日,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十部門聯合發布《全面推進“電動福建”建設的實施意見(2023-2025年)》(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
支持船舶電池動力推進系統研制與應用、標準化箱式電池開發,培育具有全球領先優勢的電動船舶動力電池及電池動力推進系統供應商;對電動船舶電池動力推進系統生產企業按交付電池動力推進系統金額的20%給予補助(不含省示范項目),單套系統補助最高200萬元。
鼓勵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動力電池生產企業與綜合利用企業合作開展動力電池的評估檢測、梯級利用、拆解回收。進一步完善地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體系,研究建設全省統一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政府監管和追溯服務平臺,適時整合到“電動福建”平臺。
13、天津《天津市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行動方案(2023-2027年》
2023年6月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發布《天津市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行動方案(2023-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
促進綠色健康消費。組織新能源汽車“進商場”、“進鄉村”,便利市民選車購車。建立新能源汽車電池檢測評估平臺,建設新能源二手汽車檢測中心。
14、山西《山西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2023年6月13日,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山西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發布《山西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
提高再生資源循環利用水平。實施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塑料、廢舊輪胎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規范管理,鼓勵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公布碳足跡。積極研究開發再生資源循環綜合利用的技術路線和實施路徑,著力促進鋼鐵、銅、鋁等金屬廢碎料以及廢舊輪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廢棄物的回收、處理、循環利用,探索研究退役光伏組件、廢棄風電葉片等新興固廢綜合利用。推動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廢舊動力電池梯次、綜合利用企業開展合作,提升動力電池規范化處置能力。
行業視點
1、孫逢春院士: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助力新能源汽車綠色發展
2023年6月10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專業委員會共同承辦的2023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動力電池回收與綜合利用”主題論壇在四川宜賓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會上做主旨發言。
孫逢春院士講到,發展到今天,我們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全球規模第一,這就是我們總體的發展現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去年達到了25%,去年我在國家訪談節目里面提到,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中國制造業新名片。
總體來講我們國家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水平在國際上處于先進水平,在主要的指標方面,續航里程,能耗這些方面處于國際領先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動力電池表現非常出色,所以我們新車續航里程都在五百以上,所以用戶續航里程焦慮不再存在。車載電量提升和整車能耗降低,目前單車百公里電耗是處于國際領先水平。關于動力電池,我們動力電池技術應該說處于一個國際領先水平,這個不是我們自己封的,是全球公認。包括在電芯設計、系統集成等方面,技術持續激發,高能量密度的動力電池搭載率進一步提高,我們國家動力電池份額在全球比例占60%,而且我們的競爭力非常強。
在動力電池技術方面,圍繞著現在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快充,還有全氣候等方面,冬奧會的時候我們當時16年提出要解決溫度問題,零下40度怎么用,所以當時提出要辦一次精彩卓越的冬奧會,讓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不再有禁區,這個目標在去年實現了,零下40度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可以達到非常滿意的結果,超過了常溫下的80%。我相信在未來兩到三年中,全球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將在我們國家得到普及,會徹底解決東北、西北、高原這些地方的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問題。
在超充方面,速熱即把溫度先提上來,因為溫度高的時候充電很快,但是不會產生枝晶。充完了再回來。我們在深圳研究院已經做了,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F在正在研究6C充電,密度290WH每公斤,這是目前走在國際前面,它的技術成熟度也在增強。
還有開關電池,就是讓電池提到60度到80度,性能很好,現在電池既要低溫又要高溫工作起來非常費勁,所以利用現在技術,包括用了航天的隔熱技術,比如氣凝膠,讓它在60到80度之間工作,到低溫就凍化了,安全性也非常高。還有全固態電池也已經開發出來,目前能到400WH/kg。
在綠色發展的的挑戰方面,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也日益緊迫。從宏觀上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意義,第一可以避免環境污染,第二是資源的循環利用,我們不能老去挖別人的礦開自己的礦,用完了以后又扔了。循環利用是循環經濟綠色經濟重要的發展方面。另外要降低安全隱患,及時回收處理,可以降低觸電、爆炸、腐蝕等安全隱患。
電池回收利用對節能減排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梯次利用和回收拆解利用把材料再回收,它的碳減排效益還是非常明顯,這也是我們為碳中和碳達峰必須做的貢獻。
同時要培育我們骨干企業,然后做到高效回收處理,還要保障我們國家的資源安全,爭取到一定時候,能夠實現循環再利用的比例越來越高。
針對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發展建議,孫逢春院士提到:
要完善制度和政策保障體系,冬奧會做完以后有人說電動車怎么處理,我認為政策引導、標準規范、考核監管、獎補激勵可能是我們必須要首先做好的,才能夠防止沒有管理,另外防止一哄而起。所以我認為這四個方面應該是從國家層面優先保證,要盡快到位,使我們能夠有序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加強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合作。從生產銷售、維修保養,二手車市場到最后拆解廠,大家一定要從整體形成一個全產業鏈的閉環的協同。
攻關一些關鍵技術。第一個關鍵技術就是高效、高安全的梯次利用技術,梯次利用技術還有很大的空間。第二個關鍵技術就是高回收率及環境友好的再生利用技術,不能說一邊回收利用資源,一邊污染環境,要把資源盡量的回收回來。
為了落實好政策層面來保障可健康可持續發展,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碳核算體系,我們急需建立自己的體系。因為歐洲為了打壓我們,他們建一套體系技術壁壘,還有碳壁壘,我們也必須把相應的課補上,把相應的自己的標準還有核算體系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