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4期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政策月報
2023-04-18國家政策
1、《關于組織開展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的通知》
2023年3月15日,國家能源局、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發布《關于組織開展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
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就地就近開發和利用。按照集中開發和分散發展并舉的原則,大力發展多能互補,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加快風電、光伏發電建設開發。充分利用農村地區空間資源,積極推進風電分散式開發。結合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工作推進,鼓勵利用新建住宅小區屋頂、廠房和公共建筑屋頂、農民自有建筑屋頂、設施農業等建設一定比例光伏發電。
探索擴大可再生能源終端直接應用規模。鼓勵新能源發電與鄉村路燈、活動中心等公共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支持在具備條件的工業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加工基地等,結合微電網和源網荷儲一體化開發建設分布式新能源項目,推動綠色電力直接供應。在有條件的區域結合當地資源及用能特點,以村鎮為單元,綜合利用新能源和各類能源新技術,構建以風、光、生物質為主,儲能、天然氣為輔,高度自給的新能源微能網。
2、《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2023版)》
2023年3月24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印發《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2023版)》(以下簡稱《要求》)的通知,《要求》提出:
發電側和電網側電化學儲能電站(以下簡稱“儲能電站”)站址不應貼鄰或設置在生產、儲存、經營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場所,不應設置在具有粉塵、腐蝕性氣體的場所,不應設置在重要架空電力線路保護區內;當設置在發電廠、變電站內時,電池設備室與其它電力設施的安全距離應符合《電化學儲能電站設計規范》(GB 51048)等技術標準的相關規定。
中大型儲能電站應選用技術成熟、安全性能高的電池,審慎選用梯次利用動力電池。當選用梯次利用動力電池時,應遵循全生命周期理念,進行一致性篩選并結合溯源數據進行安全評估,符合《電力儲能用鋰離子電池》(GB/T36276)等技術標準中關于安全性能的要求;運行中,應實時監測電池性能參數,及時進行一致性管控。
地方政策
1、溫州《溫州市關于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見稿)》
2023年3月17日,溫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溫州市關于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征求意見明確:
支持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推進溫州大學與白馬湖實驗室共建‘白馬湖實驗室溫州中心’,引導中心聚焦儲能電池、動力電池等新能源領域開展技術研發;支持偉明盛青新材料研究院建設,聚焦新能源領域的冶煉重金屬污染防治,廢舊電池材料回收利用、正極材料制備等開展相關技術研發。
2、南昌《南昌市碳達峰實施方案》
2023年3月19日,南昌市人民政府印發《南昌市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
大力發展新能源。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加大新能源資源開發利用力度,因地制宜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和非電形式利用。推進光伏發電規?;_發和高質量發展,優先就地就近開發利用,支持具備條件的工業園區廠房、公共建筑、居民屋頂等建設分布式光伏。逐步普及BIPV技術應用,推廣“光伏+”開發模式。因地制宜發展分散式風電,穩妥發展環鄱陽湖區風電,加快推進聯圩風電項目建設。
全面推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深化廢舊物資循環利用和垃圾分類“兩網融合”,協同推進廢舊物資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健全廢舊物資回收網絡體系,合理布局“點、站、場”三級回收網絡,加快建設符合相關標準的綠色分揀中心,統籌推進塑料廢棄物、廢舊紡織品規范收集和回收體系建設。加快推動廢舊物資交易平臺建設,規范發展二手商品市場。推進循環型服務業發展,推動郵政快遞業循環發展,建設一批可循環快遞包裝投放和回收設施。加強廢舊動力電池、光伏組件、風電機葉片等新型產業廢棄物循環利用。
3、廣東《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
2023年3月2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
提升鋰離子電池技術。支持開發超長壽命、高安全性、全氣候儲能鋰離子電池,提升鋰電池容量極限,推進新體系鋰電池的研發和應用,從材料、單體、系統等多維度提升電池全生命周期安全性和經濟性。提升新型錳基正極材料性能,提高硅碳、鋰復合負極材料應用水平。加強電解液用高純溶劑、新型鋰鹽和功能性添加劑的開發。攻關隔膜關鍵工藝和設備,研發固態電解質隔膜。加強智能檢測評估、柔性無損快速拆解、有價元素綠色高效提取等回收利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攪拌、涂覆、卷繞、分切、回收利用等高效設備。
突破全過程安全技術。突破電池本征安全與控制技術,攻關電池智能傳感、熱失控阻隔技術。建立儲能系統安全分級評估技術體系,提升電芯、電池包、電池簇以及系統級分級安全管理優化技術,開發儲能系統安全態勢智能評估、安全預警及清潔高效滅火技術。研究多元新型儲能接入電網系統控制保護與安全防御技術。突破儲能電池循環壽命快速檢測和老化狀態評價技術,研發退役電池健康評估、分選、修復等梯次利用相關技術。
4、河南《河南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2023年3月22日,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聯合發布《河南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
加強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加強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舊輪胎、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規范管理,鼓勵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公布碳足跡。引導再生資源利用企業在靜脈產業園、“城市礦產”基地內規?;?、集聚化發展,促進資源向優勢企業集聚,推動再生資源規?;?、規范化、清潔化利用。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采用“互聯網+回收”、生產企業“逆向回收”等模式,完善再生資源循回收體系,促進鋼鐵、有色等行業高效再生循環利用,延伸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條。推進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光伏組件、風電機組葉片等新興產業廢棄物回收體系建設和循環利用。加大對違法違規企業整治力度,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5、浙江《關于促進浙江省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
2023年3月27日,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促進浙江省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征求意見》明確:
促進新能源開發利用融合發展。鼓勵地方政府加大力度支持農民利用自有建筑屋頂建設戶用光伏,積極推進鄉村分散式風電開發,鼓勵村集體依法利用存量集體土地作價入股、收益共享等機制,參與新能源項目開發,促進共同富裕。在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工業園區,加快發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新能源項目,支持工業綠色微電網和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建設,推進多能互補高效利用,開展新能源電力直供電試點。積極推進在抽水蓄能上水庫附近建設分散式風電項目。探索光伏等新能源發展與廢舊礦山(區)整治相結合,鼓勵光伏與生態修復、污染治理相結合。推動海洋能綜合開發和示范應用,加快大容量潮流能發電設備的研發和應用。
6、貴州《貴州省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22-2030年)》
2023年3月29日,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貴州省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22-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
產業規??焖僭鲩L。到2025年,形成年生產能力動力電池110GWh,正極材料及其上游原材料300萬噸,負極材料及其上游原材料40萬噸,隔膜10億平方米,電解液及其上游原材料35萬噸,電池回收規模40萬噸。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到2025年,形成集鋰原料-基礎鋰鹽-電池四大材料及輔材-電池結構件/設備-電芯-電池模組-電池回收及電池檢測平臺為一體的產業體系,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發展,全產業鏈產品種類比重達到50%。同時,充分利用各研發平臺實現成果轉化,新型先進技術及高端產品比重達到20%。
7、杭州《杭州市能源發展(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規劃》
2023年3月31日,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杭州市能源發展(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
不斷拓展新型儲能應用新場景,鼓勵可再生能源場站合理配置儲能系統,支持應用多種儲能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鼓勵基于多種儲能實現能源互聯網多能互補、多源互動,拓展電動汽車等分散電池資源的儲能化應用,探索建設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氫儲能和蓄冷蓄熱儲能等新型儲能項目,推進蕭山電廠儲能示范項目建設,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儲能應用商業模式。到2025年,全市新增儲能容量21萬千瓦。
在突破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方面,結合杭州市能源裝備制造發展基礎,突出關鍵技術研發,重點突破和創新高效薄膜電池、晶硅光伏組件、大功率風電、分布式燃氣輪機、電化學儲能、氫儲能、智能電網、大容量潮流能發電裝置等重點領域的核心技術。
8、昆明《昆明市電力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
2023年4月13日,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印發《昆明市電力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計劃提出:
到2023年,新型儲能裝機達10萬千瓦以上;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達40萬千瓦以上。
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將抽水蓄能電站作為電網端調峰、調頻的重要支撐,加快推進各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富民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核準報批工作,力爭2023年完成核準并開工建設。不斷提高項目成熟度,力爭推動祿勸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從省級“十五五”規劃調整納入省級“十四五”規劃。同步在西山區、東川區、尋甸縣開展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前期研究工作。
大力推進儲能項目建設。在安寧工業園區等載能高負荷地區及新能源資源富集區域謀劃一批以電化學儲能為主的新型儲能項目,有序開展用戶側、電源側共享儲能項目建設,提高頂峰出力能力和應急保障能力。同時結合廢棄礦山治理,謀劃實施空氣儲能、重力儲能等新型儲能項目。鼓勵儲能電池企業建設獨立或共享儲能電站,促進綠色能源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進儲能產業鏈上下游融合發展。力爭2023年內建成1個儲能示范項目,到2025年建成3個以上新型儲能項目。
行業視點
1、欣旺達梁銳:要加強電池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和碳管理
“在雙碳戰略的背景下,對于電池的碳排放管理也越來越嚴格,尤其是歐盟電池法規出臺以后,對于中國動力電池低碳綠色發展的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痹?月31日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上,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梁銳在演講中表示。因此,“電池護照”的概念也應運而生。
“電池護照”的實質是電池全生命周期的數據管理系統。梁銳指出,“電池護照”為全球的電池價值鏈帶來更高的透明度,“相當于電池的身份證”?!半姵刈o照”主要圍繞兩方面,一是電池的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一個是電池的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目前,國內很多電池企業都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沃爾沃、寶馬、日產、大眾、奔馳等車企都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標,因此對供應鏈的減排也都提出了明確的管理措施。梁銳指出,目前國內電池企業對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準備不充足,缺乏主動性和規劃,同時也缺乏減排的方案和人才。
“如果要保持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彼麖娬{。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方面,梁銳認為,首先要在研發質量保證、原材料和電芯性能測試、供應商來料質量保證、過程質量保證、客戶成品質量保證和售后方面都采取措施。
他特別指出,一定要建設電池智能制造的數字化平臺,打造互聯網智能工廠,實現產品個性化、設計協同化、供應敏捷化,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實現協同管理。
第二,要關注電池質量一體化數字平臺,“這個和我們剛才的智能制造有重復的地方,但是這個注重的是在整個研發、制造、售后服務和問題管理方面”,梁銳解釋稱,比如如何利用質量管理工具把質量體系、業務數據和信息系統有機地集成起來,最終實現端到端的質量管理。
第三,大數據保障平臺也是不可或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環節。比如在動力電池的安全方面,要從設計、制造、在線檢測、運行數據預警、車輛保養和檢測、OTA動態管理等,都要去打造狀態評估和安全預警的系統。同時這些數據還可以在車輛保險、交易、梯次利用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從全生命周期碳管理方面來看,梁銳表示,這就涉及自身運營的減排,包括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材料循環使用、節能和抵銷中和。對于上游的供應鏈企業,要按照像對上游供應商的質量管理一樣,準入審核中要增加雙碳具體要求,提出具體的評估指標,并進行常態化的評估。
在此基礎上,需要建立電池碳管理區塊鏈數字化平臺。梁銳指出,這需要融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科技,實現產業鏈端到端的全程監控和產業綜合管理服務。同時結合碳方法學追蹤和管理碳排放,解決產業鏈及碳排放的可追溯性的問題。另外,材料回收也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一環。
“我們希望按照全產業鏈深度參與、全區域化生產布局、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全組織覆蓋工業互聯和全方位可持續經營來調整整個戰略?!绷轰J總結,他建議政府和行業機構在加速企業碳中和、推動碳足跡相關數據庫標準制定、打造動力電池供應鏈減碳體系、推動電池回收產業規范化等方面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