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報道 重點工作 > 正文

2023年第2期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政策月報

2023-02-17



  國家政策  

1、《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2023年1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能源局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
       加強新型儲能電池產業化技術攻關,推進先進儲能技術及產品規?;瘧?。研究突破超長壽命高安全性電池體系、大規模大容量高效儲能、交通工具移動儲能等關鍵技術,加快研發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氫儲能/燃料電池等新型電池。推廣智能化生產工藝與裝備、先進集成及制造技術、性能測試和評估技術。提高鋰、鎳、鈷、鉑等關鍵資源保障能力,加強替代材料的開發應用。推廣基于優勢互補功率型和能量型電化學儲能技術的混合儲能系統。支持建立鋰電等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平臺,開展電池碳足跡核算標準與方法研究,探索建立電池產品碳排放管理體系。
       鋰離子電池。支持開發超長壽命高安全性儲能鋰離子電池。優化設計和制造工藝,從材料、單體、系統等多維度提升電池全生命周期安全性和經濟性。推進聚合物鋰離子電池、全氣候電池、固態電池和快充電池等研發和應用。
       電池系統集成、檢測評價和回收利用。開發安全高效的儲能集成系統,針對電芯衰減、不一致性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增強儲能系統高效溫控技術,提升電池管理系統性能、可用容量及系統可用度。開發電池全自動信息化生產工藝與裝備。加強儲能電池多維度安全測試技術、熱失控安全預警技術和評價體系的開發與應用,突破電池安全高效回收拆解、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等技術。

2、《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
       2023年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
       按照需求牽引、政策引導、因地制宜、聯動融合的原則,在完善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支撐體系,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基礎設施建設、新技術新模式應用、政策標準法規完善等方面積極創新、先行先試,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為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拓展和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試點工作期限為2023-2025年。
       促進新技術創新應用。加快智能有序充電、大功率充電、自動充電、快速換電等新型充換電技術應用,加快“光儲充放”一體化試點應用。探索新能源汽車參與電力現貨市場的實施路徑,完善儲放綠色電力交易機制,加大智慧出行、智能綠色物流體系建設,促進智能網聯、車網融合等新技術應用,加快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等領域融合發展。


  地方政策  
1、浙江《浙江省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規劃(2022-2025年)(征求意見稿)》
       2023年1月17日,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發布《浙江省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規劃(2022-2025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明確:
       推動電子電器、車用電池、光伏太陽能電池板、風力發電機葉片等生產單位,按照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相關要求,建立多渠道回收體系。到2025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收運體系覆蓋率100%。
       培育和扶持一批技術先進、資源化利用能力強、具有行業帶動作用的資源綜合利用示范企業。培育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舊輪胎、廢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舊動力電池、廢油、廢舊紡織品等主要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龍頭骨干企業,推動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鼓勵行業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支持經營規模較大和擁有一定數量回收網點基礎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開展高效、高質、高值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建設。

2、上?!渡虾J袦p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
       2023年1月28日,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等8部門聯合發布《上海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
       推動建筑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創新示范,提高建筑終端電氣化水平,探索建設集光伏發電、儲能、直流配電、柔性用電為一體的“光儲直柔”建筑。加快固廢綜合利用和技術創新,統籌規劃建設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基地,推進退役動力電池、光伏組件和風電機組葉片等新型廢物的分類利用和集中處置。

3、南京《南京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
       2023年1月28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南京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
       推動廢舊物資回收專業化。培育多元化回收主體,鼓勵民間投資、政府投資等參與廢舊物資回收體系建設,鼓勵回收企業與物業公司、環衛單位、利用企業等單位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大力培育再生資源回收骨干企業,支持企業通過連鎖經營、特許加盟、兼并合作等方式,整合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擴大回收網絡覆蓋面。深入推進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鼓勵鋼鐵、電器電子、動力電池、汽車整車等生產企業發展回收、加工、利用一體化模式。到2025年,報廢汽車回收率達80%以上,車用動力電池回收覆蓋率100%。
       提高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水平。加大再生資源先進加工利用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力度,推動現有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提質改造,到2025年,建成國家級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規范企業3家。積極培育廢舊物資加工利用骨干企業,重點打造廢棄電器電子、報廢汽車等精細拆解利用產業鏈,推動廢鋼、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橡膠、廢舊動力電池、廢舊紡織品等高效利用。

4、山西《關于進一步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的通知》
       2023年1月28日,山西省商務廳等1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
       促進報廢機動車回收行業發展。完善報廢機動車回收利用體系。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對《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施行前(即2020年9月1日前已取得資格的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重新完成報廢機動車回收資質認定時間延期到2023年3月1日。加大報廢機動車回收企業建設項目用地支持。做好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在用地方面的政策指導和服務保障,對符合條件的建設項目在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上予以傾斜支持。

5、浙江《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方案》
       2023年1月29日,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和信息化廳、科學技術廳聯合發布《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
       壯大動力電池與電機電控產業。進一步做強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電池材料,優化動力電池產能布局,加快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一代產品研發和產業化,促進產業集聚引領發展。鼓勵優勢企業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加強海外電池原材料資源布局。到2025年,動力電池產能達到合理規模。推進電池、電機電控集成化發展,積極推動電池車身一體化、多合一電驅動系統等技術研發及應用。
       推動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發展。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推動退役動力電池循環利用。探索建立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核算標準及辦法,完善碳足跡認證、評級及激勵機制。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行動,建設一批省級綠色低碳工廠,鼓勵優勢企業率先打造“零碳工廠”,構建新能源汽車綠色低碳供應鏈。到2025年,新增新能源汽車領域省級綠色低碳工廠20家。

6、廣西《廣西壯族自治區碳達峰實施方案》
       2023年1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
       大力發展新能源。全面推進風電、光伏發電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建設一批百萬千瓦級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堅持陸海并重,推進桂北、桂西、桂中等風能資源密集區陸上集中式風電建設,因地制宜發展分散式風電,規?;?、集約化發展海上風電,打造廣西北部灣海上風電基地。加快智能光伏產業創新升級和特色應用,創新“光伏+”模式,推進光伏發電多元布局。
       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強化廢舊家電、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塑料、廢舊輪胎、廢玻璃等再生資源回收綜合利用,推行“互聯網+”回收模式。加強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范管理,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推進退役動力電池、光伏組件、風電機組葉片等新興產業廢物循環利用。

7、河南《河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
       2023年2月6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河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
       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加強廢鋼鐵、廢鋁、廢鉛等主要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加強資源再生產品和再制造產品推廣應用,高水平利用“城市礦產”資源。推進退役動力電池、光伏組件、風電機組葉片等新興產業廢棄物循環利用。促進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文辦設備等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8、廣東《廣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
       2023年2月7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廣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
       到2030年,省級以上產業園區全部完成循環化改造。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推行“互聯網+”回收模式。積極培育再制造產業,推動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辦公設備等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拓寬建筑垃圾、尾礦(共伴生礦)、冶煉渣等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渠道,推動退役動力電池、光伏組件、風電機組葉片等新興產業固體廢物循環利用。

9、山東《2023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導意見》
       2023年2月7日,山東省能源局發布《2023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
       探索海上光伏基地開發。推進海上光伏基礎性、前瞻性關鍵技術創新,在全國率先探索海上光伏規?;_發,積極探索“海上光伏+”綜合利用,推動海上光伏、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等融合發展。統籌推進其他新能源發展。堅持儲能優先,加快華能高青、華電福山等光伏市場化并網項目建設。以工商業和戶用屋頂為重點,積極推動分布式光伏開發。

10、天津《天津市“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
       2023年2月9日,天津市發改委發布《天津市“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
       積極發展綠色低碳消費市場。鼓勵電商平臺設立綠色產品銷售專區,加強綠色產品集中展示和宣傳,挖掘綠色消費需求。建立健全綠色產品標準、標識、認證體系,落實認證機構信用監管機制,推動綠色產品認證、服務認證及推廣應用。擴大新能源汽車在公交、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等領域應用,推進清潔能源重型貨運車輛使用。加快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大型港口作業機械、水平運輸等設備推廣應用,推進綠色船舶示范應用,打造“零碳碼頭”。完善綠色電力交易機制,推動跨?。▍^)綠電交易。健全強制報廢制度和廢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回收處理體系,加快構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推動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布局,推進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舊家電、廢舊電池、廢舊輪胎、廢塑料、廢紙、廢玻璃等分類利用和集中處置。


  行業視點  
1、劉亞芳:已投運新型儲能8.7GW!鋰電技術處主導地位
       2月13日,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22年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況,并介紹完善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制度有關工作進展、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情況以及全國電力市場交易規模有關情況。
       在儲能方面,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劉亞芳介紹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情況。她表示國家能源局認真貫徹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錨定雙碳目標,大力加強新型儲能行業宏觀引導,促進產業規??焖侔l展,帶動技術創新多元化,為支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了寶貴經驗。
       根據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上報的數據,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達870萬千瓦,平均儲能時長約2.1小時,比2021年底增長110%以上。分省域來看。截至2022年底,累計裝機規模排名前5的省份分別為:山東155萬千瓦、寧夏90萬千瓦、廣東71萬千瓦、湖南63萬千瓦、內蒙古59萬千瓦。2022年新增裝機規模排名前5名的省份分別為:寧夏89萬千瓦,山東89萬千瓦,湖北53萬千瓦,湖南50萬千瓦,內蒙古33萬千瓦。
       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型儲能裝機中,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94.5%、壓縮空氣儲能2.0%、液流電池儲能1.6%、鉛酸(炭)電池儲能1.7%、其他技術路線0.2%。從2022年新增裝機技術占比來看,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占比達94.2%,仍處于絕對主導地位,新增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技術占比分別達3.4%、2.3%,占比增速明顯加快。此外,飛輪、重力、鈉離子等多種儲能技術也已進入工程化示范階段。
       除此之外,劉亞芳還表示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持續快速增長,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原因:
       一是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為儲能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機遇。為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建設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電力系統成為我國能源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風電、光伏發電存在間歇性、隨機性、波動性,現有電力系統要接受和消納大規模高比例波動性強的風電、光伏發電,亟需大力發展各類儲能以彌補電力系統靈活性調節能力缺口。
       二是支撐技術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為新型儲能快速發展奠定了政策基礎。近年來,國家出臺了《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新型儲能項目管理規范(試行)》《“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運用的通知》《電力輔助服務管理辦法》《關于加強儲能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始終堅持市場主導、政策驅動,強調統籌規劃、多元發展,鼓勵創新示范、先行先試。隨著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和市場環境不斷優化,多種示范引領帶動效果凸顯,新型儲能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三是新型儲能特性與傳統的儲能技術形成優勢互補,使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有更多的選擇。較之于傳統的抽水蓄能,新型儲能選址靈活、建設周期短、響應快速靈活、應用場景多元,與抽水蓄能可以形成優勢互補,在不同的場景中解決新能源接入電力系統時帶來的強隨機性、高波動性等問題。
       四是技術突破和經濟性提高,為新型儲能快速發展進一步創造了有利條件。近年來,國家新型儲能技術發展速度不斷提升,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環壽命大幅提升,安全防控技術和措施不斷完善。儲能用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較十年前提高了一倍以上,功率密度提升約50%,目前已形成較完備的產業鏈;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技術發展迅速。盡管上游原材料價格快速增長,以鋰離子電池為主流的儲能電池系統成本仍呈下降趨勢。新型儲能行業整體處于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的過渡階段,并逐步形成產業化體系。
       五是地方政府和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建設新型儲能積極性高漲,為新型儲能快速發展注入了活力。各地加大新型儲能發展研究力度,制定專項規劃或者在相關能源規劃中明確新型儲能發展目標,通過開展省級試點示范、制定補貼政策等方式大力推動新型儲能發展。能源企業、社會資本等各種投資主體對于新型儲能的投資熱情高漲,加快了新型儲能項目建設和落地進度。



最新新聞

操骚货视频舔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