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報道 重點工作 > 正文

2023年第7期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政策月報

2023-07-25



 【國家政策】 

1、《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
       2023年6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發布《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重點任務方面,《實施意見》明確:整機裝備與系統可靠性“倍增”工程。
       整機裝備與系統可靠性“倍增”工程—汽車行業,重點突破基于數字化試驗場的整車及關鍵零部件可靠性檢測與評價技術,持續提升新能源汽車軟件功能性能、可靠性水平、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綜合能力,提升動力電池健康狀態評價、使用壽命評價、安全性及故障預警、低溫適應性等可靠性和耐久性測試評價能力,促進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可靠性水平提升。

2、《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物流追溯信息管理要求》(WB/T 1136-2023)
       2023年7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告顯示,根據推薦性物流行業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物流追溯信息管理要求》等推薦性物流行業標準已完成研究起草等工作,已審核通過,予以公布。
       《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物流追溯信息管理要求》(WB/T 1136-2023)規定了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物流信息追溯基本要求以及追溯信息、追溯標簽管理、追溯信息采集管理、信息運維管理、實施追溯服務的要求。適用于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從收集到交付客戶之間的裝卸、儲存、運輸等物流環節。

3、《關于開展2023年度綠色制造名單推薦工作的通知》
       2023年7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2023年度綠色制造名單推薦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方面,通知明確:
       電子電器、機械、汽車等3個行業企業,根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評價指標體系”(可登錄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網站查看)進行評價,其他行業按照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評價有關要求進行評價。各地區要組織汽車、機械、電子、紡織、通信等行業影響力大、經營實力雄厚、產業鏈完整、綠色供應鏈管理基礎好、在產業鏈發揮主導作用的鏈主企業進行申報,優先推薦供應商中綠色工廠數量眾多的龍頭企業,優先支持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企業。


 【地方政策】 
1、蕪湖《蕪湖市關于支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
       2023年5月26日,蕪湖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蕪湖市關于支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以下簡稱《政策》),《政策》明確:
       加快建立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落實整車企業生產者責任延伸制,支持動力電池回收區域中心建設,開展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產業試點示范,保障動力蓄電池“源頭可控、去向清晰”。

2、唐山《加快唐山市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工作方案(2023-2027年)》
       2023年6月13日,唐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加快唐山市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工作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
       加快發展動力儲能電池,支持企業為加快電池單體、電池系統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提升電池材料配套能力,促進動力儲能電池與電池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緊密聯動,推進全產業鏈協同發展,不斷提高動力儲能電池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力扶持唐山國軒、航天萬源等骨干企業豐富產品種類和提升產品安全性,開發圓型、方型、聚合物等全系列鋰電池研發、制造技術,打造拳頭產品。

3、四川《關于加強綠色低碳技術、裝備、產品推廣應用的通知》
       2023年6月15日,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綠色低碳技術、裝備、產品推廣應用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方案》明確:
       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大力推行綠色設計,引導企業踐行全生命周期發展理念,運用綠色設計方法與工具,開發更多具有無害化、節能、環保、高可靠性、長壽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綠色低碳產品,打造一批“四川造”綠色低碳產品品牌。加快健全綠色低碳產品認證體系,進一步完善并強化綠色低碳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探索發布綠色低碳產品標準清單和認證目錄,引導企業依據標準清單組織開展綠色低碳產品認證。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職能作用,支持結合行業實際開展綠色低碳產品征集和評定,定期編制發布綠色低碳產品目錄。加快綠色低碳地方標準制修訂,逐步提高重點產品能耗限額要求,大力淘汰低能效產品。

4、臺山《臺山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
       2023年6月20日,臺山市人民政府發布《臺山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
       建設基于電網、儲能、分布式電源、充電設施等元素的電動汽車運營云平臺,促進電動汽車與智能電網間能量和信息的雙向互動,發展車電分離、電池配送、智能導引運營新模式。逐步推廣儲熱、儲冷、儲電等分布式儲能設備應用,利用充電設施和不間斷電源(UPS)冗余能力,拓展分布式儲能設施規模,建立儲能設施數據庫,通過互聯網與服務平臺實現運行管控。挖掘儲能應用場景,合理推動儲能建設。統籌儲能與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源網荷儲”一體化的協調布局,科學推進電源側儲能建設,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及送出。優化布局電網側儲能,在站址走廊資源緊張地區和電網薄弱區域,合理配置新型儲能項目,充分發揮削峰填谷、增強電網穩定性和應急供電等多重作用。大力支持用戶側儲能發展,積極鼓勵電動汽車、不間斷電源等用戶側儲能參與系統調峰調頻,提升用戶靈活調節能力。探索儲能聚合利用、共享利用等新模式新業態。

5、天津《天津市靜海區碳達峰實施方案》
       2023年6月21日,天津市靜海區人民政府發布《天津市靜海區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
       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突出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市礦山”、“城市油田”、“城市森林”、“三城”建設,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推動“兩網融合”,規范建設再生資源回收站點、中轉站、分揀中心,推行“互聯網+”回收模式,鼓勵企業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應用場景融入,形成線上線下于一體、輻射京津冀乃至全國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構建覆蓋回收、分揀、拆解、加工、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鼓勵企業采取市場化合作運營模式,建立或整合再生資源信息服務平臺,優化再生資源回收、拆解利用產業鏈。到2025年,區域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覆蓋京津冀城市群。
       推動傳統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提質升級,進一步拓展延伸再生有色金屬產業鏈。推進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項目建設,鼓勵現有報廢汽車拆解企業拓展新能源汽車綜合利用業務,建立新能源汽車逆向產業體系,構建全生命周期動力電池產業鏈。
       發展退役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產業,構建動力電池研發、制造、回收、拆解和梯次利用的全產業鏈,培育引進銀隆、巴特瑞、格林美等2-3個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資源化利用示范項目。
       大力培育多領域產品再制造,發揮園區報廢汽車拆解產業基礎,瞄準汽車關鍵零部件再制造企業,引育1-2個報廢汽車關鍵零部件的回收再制造項目。
       構建再生資源回收平臺:發展壯大新能“報廢王”互聯網回收平臺和中南廢紙交易中心,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再生資源交易體系。構建廢舊動力電池區域化回收體系,打造京津冀“城市礦產”協同發展示范區。

6、江蘇《關于加快推動我省新型儲能項目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
       2023年6月21日,江蘇省發改委印發《關于加快推動我省新型儲能項目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征求意見》明確:
       引導技術創新應用。推動我省新型儲能技術多元化發展,著力推進技術成熟的鋰離子電池儲能規?;l展,積極支持壓縮空氣、液流電池、熱儲能、重力儲能、飛輪儲能、氫儲能等創新技術試點示范,應用“源網荷”各側儲能集群建模、智能協同控制關鍵技術。到2027年,全省新型儲能項目技術應用種類達到5種。

7、濟南《濟南市碳達峰工作方案》
       2023年6月28日,濟南市人民政府發布《濟南市碳達峰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
       健全完善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探索推行“互聯網+”回收模式,實現再生資源應收盡收。鼓勵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推廣應用,加強綜合利用技術開發運用,提升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水平。推進退役動力電池、光伏組件和風電機組葉片等新興產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推進廢鋼鐵、報廢汽車、廢舊輪胎等規?;幹?、高值化利用。電器電子產品生產企業推行“逆向回收”模式,推進智能化與精細化拆解,提高循環利用率。

8、天津《關于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若干舉措》
       2023年7月6日,天津市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若干舉措》(以下簡稱《舉措》),《舉措》明確:
       推進新能源二手車評估和交易。依托中汽中心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基地,開展新能源二手汽車電池、電控檢測等方面研究,建設服務于新能源二手汽車流通的電池檢測中心,打造全國性綜合測試評價平臺,為消費者購買使用新能源二手汽車提供數據支撐,推動新能源二手汽車安全高效交易。

9、山東《實施先進制造業“2023突破提升年”工作方案》
       2023年7月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實施先進制造業“2023突破提升年”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積極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緊盯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現代醫藥等八大新興產業,重點聚焦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加強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年內新培育10個左右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壯大現有7個國家級集群。
       持續做大鋰電產業,打造涵蓋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電池制造、終端應用、拆解回收等全環節產業鏈條,力爭年底前鋰電產能達到110GWh/年左右。

10、河南《河南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
       2023年7月1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河南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
       積極發展綠色低碳消費市場。擴大新能源汽車在公共交通、環境衛生、郵政快遞、城市物流等領域應用,建立動力電池回收管理利用體系,拓展換電和電池租賃服務。

11、宜賓《關于支持宜賓建設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區的意見》
       2023年7月13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發布《關于支持宜賓建設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
       加快推進產業園區、企業循環化改造,建設國家資源循環利用基地。支持打造西南地區最大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基地,開展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建設綠色制造示范單位,推行綠色設計,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12、江西《江西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2023-2026年)》
       2023年7月1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發布《江西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2023-2026年)》(以下簡稱《計劃》),計劃明確:
       推進基礎能力建設。切實發揮好鋰產業、光伏產業2個省級新能源產業科技創新聯合體作用,創新完善聯合體運行機制,集聚創新資源、吸引多方力量進行聯合攻關。大力提升標準化水平,完善低品位鋰云母提鋰、鋰渣回收利用等相關技術標準,積極參與動力電池安全性、電池回收利用、充換電等重點領域標準制修訂,開展鋰電池、光伏組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及核算、碳足跡標識等標準研究。
       提升關鍵資源供給能力。加大鋰、釩等新能源產業所需礦產資源的調查評價和勘查力度,深度挖掘新能源資源潛力。堅持高水平、高標準開發利用鋰資源,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確保優勢資源可持續合理開發,形成數量適當、結構合理的礦山布局,有序擴大省內鋰資源供給。鼓勵龍頭骨干企業加強海外資源開發布局,引導回收利用“城市礦山”資源,拓寬資源供給和開發利用渠道,提升鋰、鎳、鈷等電池關鍵資源保障供應能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性。
       提升綠色發展水平。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動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建設。推動園區和企業因地制宜建設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新能源發電設施,控制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加強動力電池、光伏組件、風機葉片等產品綠色設計、清潔生產,促進固體廢棄物源頭減量、降低回收利用難度,提升環境保護水平。
       做好資源綜合利用。加強鋰資源綜合利用,優化提鋰工藝技術,支持銣、銫等鋰云母伴生資源開發利用。支持采選礦長石粉、尾砂和提鋰尾渣綜合利用工藝技術攻關和應用推廣,積極開展綜合利用產業化試點,擴大長石粉、尾渣在建材、道路工程等領域的應用,拓展消納處理途徑。做強廢舊電池回收利用。持續完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推動規范化梯次利用和高值化再生利用。加強規范引導,鼓勵回收企業申報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工信和信息化部公告2019年第59號)企業公告。



行業視點】 
1、鐘發平:跨界融合,協同創新,推動儲能高質量發展
       2023年6月29日,由國家能源局、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指導,廣東省能源局、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的2023國際數字能源展在深圳會展中心召開。
       作為曾在我國電池材料領域解決國外“卡脖子”問題,為我國二次電池產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先進儲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鐘發平長期專注于電化學儲能領域的創新研發,致力于新型儲能材料、電池關鍵材料及電化學儲能技術的工程化應用技術研發。
       近年來,隨著“雙碳”目標的逐步推進、新能源的快速發展以及用電負荷的波動,讓儲能成為新能源消納與保供、保穩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盡管我國電力儲能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仍面臨諸多挑戰:原材料價格波動大、安全性不穩定、商業模式不清晰、投資成本高等因素皆影響著電力儲能的發展。
       在主論壇上,面對影響當前電力儲能行業發展的挑戰,鐘發平呼吁通過模式創新、制度創新破解發展痛點,組建“儲能產業創新聯合體”,構建產業生態池,共同打造全產業鏈體系,強化聯合體整體競爭力。另一方面,聯合地方政府、國有資本、社會資本,打造資金平臺。通過政府、資本、企業的“橫縱協同”,實現資源共享、技術共享、市場與渠道共享、資金共享,共同應對行業挑戰,創造市場增量。鐘發平表示,聯合體成員企業應齊心協力,共建鋰礦資源、政策資源、市場資源、技術、供應鏈平臺,打通儲能產業閉環中的“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構建富有競爭力的儲能“生態圈”,共享技術、資源、產業和金融資源,共同突破發展瓶頸,實現儲能產業安全可靠、經濟可行,帶動全產業鏈上中下游共同發展。
       由于電化學儲能產業需要在包括在儲能材料、儲能系統、儲能安全等多個領域持續創新,而單一學科的技術研發并不能解決整個系統層面的瓶頸,就此,鐘發平提出各儲能相關機構、學院、企業應跨專業、跨學科、跨領域進行融合交叉,組成創新聯合體垂直攀登,集中突破儲能行業重點問題。
       近年來,鐘發平帶領團隊不斷突破,在電化學儲能領域不斷創新。以先進儲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為核心,聯合中南大學、武漢大學、深圳大學跨學科協同創新,運用電化學、物理學、冶金學、計算機科學、電力電子、機械工程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在鋰云母冶煉、儲能系統集成、新型電池開發、電池回收等領域進行研究探索。在儲能安全方面,鐘發平認為,單一的儲能技術和產品很難同時滿足能量密度、功率密度、轉換效率、使用壽命、成本等綜合指標,創新提出“鎳氫+鋰電”混儲系統技術,將鎳氫電池高功率、高安全性、長壽命、寬溫域的優勢與磷酸鐵鋰電池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優勢混合,通過優勢互補組成優化混合儲能系統,將有效發揮能量型儲能器件的持久性和功率型儲能器件的快速響應,實現源網荷儲大協同瞬時功率平衡和長時能量平衡。通過電化學、計算機科學結合,借助算法、建模對問題電池進行提前的識別、診斷、處置,減低安全隱患,提升系統安全等級。
       鐘發平表示,面對儲能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產學研各界應充分協同,在儲能產業中強技術、強創新、強供應鏈,共同打造儲能行業大規模、市場化、可持續的綠色發展體系,高效、高質量服務我國節能減排事業。


最新新聞

操骚货视频舔逼